顯示具有 性能測試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性能測試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

Intel Xeon Platinum 8269CY 處理器使用及兼容性報告

Intel Xeon Platinum 8269CY 這款 CPU 是“阿里雲” (Alibaba Cloud) 的定制版。在超微 Supermicro X11DPi-NT 主板上 (BIOS 3.1a)測試成功。不過,該 CPU 僅支援 2666MHz 的内存(2933MHz 的也運行於這個速度),這也是一個要注意的地方。

該處理器支援 Intel Speed Select 技術(型號中帶 'Y' 的 SKU 都有的),有兩個 Profile (預設方案):標準的 26 核,運行於 2.5 GHz 的基礎速度,全核運行最高速度 3.2 GHz;以及高性能的 20 核,運行於 3.1 GHz 的基礎速度,全核運行最高速度 3.5 GHz。兩個方案的單核最高速度均爲 3.8 GHz,兩個方案的 TDP 都是 205W。方案可以在 BIOS 裏面設定。


 

按照耗電量來説,除非這個定制版還有什麽特殊的能力,否則其功耗  205W 有點過高。不過勝於這個是步進 7 的正式版 CPU,穩定性和兼容性和其他零售版的 Platinum Xeon 相若,價錢合適的話也是個不錯的入場選項。

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

關於 Avago LSI CacheCade 的一些使用心得

曾用過 LSI 9361-8i 再加上 CacheCade 2.0,感覺有點不大盡人意。主要的原因是這種技術僅僅適用於非常特定的情況。

首先説説循序讀寫 (Sequential Read / Write)。我嘗試在一個大容量 HDD RAID Array 上面使用 CacheCade。我所期望的是在偶爾的 4K IO 時性能可以有所提升,而陣列的主要目的還是循序讀寫。然而比較不幸的是,無論 CacheCase 1.0 或者 2.0 均沒有辦法很好的檢測 Sequential Read / Write,導致 Sequential 性能大幅度下降。就算 4K 性能增加,也無補主要的循序性能缺失。感覺上應該是 CacheCade 無法很好的辨別循序讀寫以至於循序讀寫也要經過 SSD Cache,造成不必要的延遲(?)。

那有什麽應用會用到 Random Access 呢?儲存 VM 的 VHDX 文件的陣列應該會用到。然而轉而一想,在我具有足量的 SSD 儲存下,再加上 Microsoft 的 Deduplication 功能,儲存 VHDX 根本不用 HDD 陣列。并且由於 HDD 陣列的功耗較高,應該盡可能將其 Spin Down。因此也用不上 CacheCade (因爲 LSI 9361-8i 不支持 Dimmer Switch Max with Cache 設定!)

結果就是,CacheCade 可能祇能夠用於中型的 SQL 數據庫,因爲小型的完全可以使用 SSD,大型的也完全有足夠資金全部使用 SSD,衹有中型的 Production 數據庫可能需要用到這種 Hybrid 的方案。而像我這種以 Development 爲主的 SQL 數據庫,直接 SSD儲存就可以提供足量的空間。

綜上,CacheCade 至少在對於我來説,比較鷄肋了……

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

神秘的 Intel Xeon E5-2696 v2:竟然比 E5-2697 v2 要厲害!?

如果你經常逛 Intel ARK,你會發現有些“神秘”的 CPU 型號並不在上面。例如在 2013 年 9 月就推出的 Intel Xeon E5-2696 v2,這款只是針對 OEM 客戶的 CPU 其細節非常稀少。

但從主頻方面來説,Intel Xeon E5-2696 v2 默認為 2.50 GHz,比 Intel Xeon E5-2697 v2 的 2.70 GHz 低 0.2 GHZ。不過,cpuworld 上面的數據卻有點不准確——兩款 CPU 的最高主頻是相同的,都是 3.50 GHz,而不是 cpuworld 所描述的 Intel Xeon E5-2696 v2 只有 3.30 GHz。

所以,在單核滿載情況下,兩款 CPU 的性能是一樣的。

那麽在 12 核同時滿載情況下呢?從我找到的 screenshots 來看,情況卻有點詭異:滿載 Intel Xeon E5-2696 v2 比 E5-2697 v2 要快!12 核滿載,E5-2696 v2 可以達到 3.10 GHz, 而 E5-2697 v2 卻只能夠達到 3.00 GHz……由此看來,其實這個 E5-2696 v2 應該叫做 E5-2698 v2 會更加貼切一點吧。

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

Windows Server 2012 R2 RTM: 第二代 Hyper-V VM 儲存性能

Windows Server 2012 R2 RTM 針對 Hyper-V 有比較多的功能特性更新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,第二代的 VM 去掉了虛擬 IDE 控制器,被虛擬 SCSI 控制器取代。由於 SCSI 指令所需的模擬較少,此層面將會比 IDE 虛擬要薄,從而產生的性能損耗將會少得多。上一代的 VM 只能夠在非啓動槃上使用 SCSI 控制器,現在可以抛棄 IDE 模擬——前提是 Guest 操作系統必須是 Windows 8 或者 Windows 2012 (或以上~)。

下面作一個比較直觀的對比:

主機配置:
Intel Xeon W5580 x2
Tyan S7025
Dell PERC H710P
Intel X25-E x22
Intel RES2SV240 x2

好吧,已經比較過時的硬件,不過那些 Intel X25-E 還可以使用約 80 年……對,80 年……這也是爲什麽現在的 SSD 都是 MLC 而不是 SLC —— 不會坏的 SSD 廠商是不會盈利的~~

開啓了 Hypervisor 后,由於 VM 的硬盤活動,對主機的硬盤性能造成一定影響。一般情況下,主機的 AS SSD 分數應在 2700-2800 之間。分別測試下,得出下面的數據:

 
 
主板/北橋瓶頸了……


看看IOPS:


可以看出,在綫性存取方面,儲存性能已經比較貼近主機的直接訪問性能。4K IOPS 由於本身是 VHDX 的問題,讀寫會多一層,所以額外的操作會導致延遲,從而影響性能。至於最後的存取延遲測試,我覺得可能 VHDX 被 cached 了……

下面看看文件複製性能:


達到主機約 60-75% 的性能。
下面是壓縮測試:


有點令人驚訝的是,壓縮測試中 VM 與主機的性能一致。(Compression Test = 綫性存取?)

總體來説,PERC H710P + Tyan S7025 是沒有辦法完全發揮 22 個 Intel X25-E 的性能……好吧,跑題了,應該是說,Windows Server 2012 R2 在 VM 性能發揮上有比較明顯的提升。可以預期,加上 VHDX 文件的重復刪除 (Deduplication),在 SSD 上跑 VM 將會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——SSD 容量小的問題也有解決方法了。

而 MLC SSD 的用戶其實也不用怕讓 VM 在 SSD 上運行了。Windows Server 2012 自帶的 Storage Space 可以組成軟 RAID,而我個人覺得,由於此 RAID 還是在操作系統層面上,TRIM 是應該可以實現的,所以 MLC SSD 壽命在 RAID 的情況下也應該不會產生以前的致命問題。當然,3000-5000 次的刷寫極限,還是沒有辦法跟 50nm 大晶體的 100000 次刷寫極限對比的 (Intel X25-E Rocks!)

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

自己寫了個 Stream Benchmark 5.8 的 Windows 控制臺界面

最近在研究到底我的電腦内存性能如何。Nehalem 架構應該支持 Memory Channel Interleaving。由於每個 Xeon W5580 應該有三條内存通道,並且每通道支持最高 1333MHz 頻率的 DDR3 内存,雙 CPU 的理論帶寬應該超過 60GB/s。

當然,理論值基本上是別想達到了,所以就想找一個比較直觀準確的測試軟件來測試一下。
我嘗試了好幾個整機測試軟件,不過好像要不就是單綫程的測試,要不就是全部核同時使用的聚合測試。也不是說它們測不准,不過感覺好像不太直觀。

最後,看了一些在 Linux 上面的内存測試報告,發現有的用 Stream Benchmark 這個軟件,不過找完整個官方的網站,也只找到個 5.8 版本的 Windows 編譯。而且 UI 寫的不是太好,有 Bug。

因此還是決定自己寫一個 UI 包裝一下方便測試 (需要Microsoft .NET Framework 2.0或者以上):


下載地址:stream_bench_58_ui.zip

最終發現,Memory Channel Interleaving 開是開了,不過單綫程最高只有 12GB/s 的速度。而在最佳情況下,内存利用率最大也只有 60%.....-_- 郁悶中!

2011/9/6: 啊~~~!WMI 杯具了!竟然不是所有的 BIOS 都會發準確的 SMBIOS 信息!好吧,我 hard code 64 位,這縂行了吧~~?

Incompatibilities and Compatibilities

NOTE: This article will be updated in the future when more compatibilities / incompatibilities are discovered.  Incompatibilities   12-Feb-...